按照国家邮政局统一部署,在市场监管司具体指导下,8月25日至9月5日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中心组织协调各省邮政业安全中心、15家重点寄递企业充分发挥邮政业安全和应急体系平台作用,上下联动、密切配合,围绕寄递渠道安全畅通抓落实,实现了“三个不能发生”、“四个严防”、“三个确保”的工作目标,圆满完成了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寄递渠道安全保障工作任务,受到国务院领导的表扬和肯定。现将工作情况小结通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责任意识
活动前期,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中心、11省邮政业安全中心和15家重点寄递企业认真贯彻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寄递渠道安全保障电视电话会议、环京七省(区、市)“护城河工程”会议和寄递企业总部负责人会议等重要会议精神,增强重大活动寄递安全保障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15家重点寄递企业均成立了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责任状,制定安全保障工作方案,细化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特别是邮政集团、圆通和中通等企业高度重视,成立了企业总部、省分公司两级寄递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并由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组长,明确细化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制定系统完备的工作保障方案为落实国家邮政局“四个严防”、“三个100%”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加强工作部署,落实保障重点
按照国家邮政局“全国保北京、周边保首都、首都保核心”的总体工作思路,寄递企业主动全面排查寄递渠道安全的薄弱环节,抓好寄递安全隐患综合治理。
一是寄递企业积极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完善事故预防和应急准备的相关措施,其中邮政集团、百世汇通、顺丰速运和中通等企业制定的重大活动专项应急预案,涵盖收寄、分拣、运输和投递等全部生产作业环节,应急措施针对性、可操作性强。
二是寄递企业优化全网生产作业组织,调整进京路由,将原由北京经转的邮(快)件调整为京外分拣、绕道运输,为有效疏散进京快件数量和保障运力提前做好部署,调整后承担经转任务的主要城市有天津、石家庄、西安、沈阳、武汉。在此项工作中EMS、顺丰速运、百世汇通和韵达等企业路由调整措施严密,网络运行平稳有序。
三是为保证进京邮(快)件全部过机安检,落实“三个100%”,寄递企业通过购置或租用等方式,加大主要分拨中心安检机投放,共计投放628台。其中邮政集团、圆通、韵达、EMS和百事汇通等企业不仅增加了安检机投放数量,而且争取做到投放布局合理有效,基本能够涵盖全国60%以上的省份,特别是邮政集团克服重重困难,采取多种方式在全国31省(区、市)均配置了安检机,为活动期间进京邮件100%过机安检提供了有力保障。圆通总部在活动前期一次性投入资金580万元,为全国9个一级分拨中心增配安检机12台,为河北省环京津的15个分公司新购置安检机15台,总部对全网X光机安检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培训合格方能上岗。
四是活动期间的全网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扎实有效。15家重点寄递企业均由主要领导带队,分赴重点省份督导检查,调配力量派驻北京分拨中心现场作业指导,累计出动安检人员16.4万人次。其中EMS、中通、圆通和宅急送等企业将日常检查与专项检查有机结合,工作成效显著。天天快递在检查工作中创新寄递安全管控模式,建立健全“快件问题件台账制度”,严把基层一线快件收寄验视关。
(三)加强信息报送,发挥体系作用
邮政业安全和应急体系建设是国家邮政局今年部署的一项重点工作,畅通信息报送渠道是安全和应急体系发挥作用的重要体现,能否做好此次活动寄递渠道安全保障工作是对体系建设的首次实战检验。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中心依据《国家邮政局关于加强邮政业安全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国邮发〔2015〕176号)等文件的要求,建立了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中心、省邮政业安全中心、寄递企业总部的安全信息报送机制,实行24小时“双值”制度、领导带班制度、“零报告”制度,确保寄递安全信息渠道畅通。
活动期间,寄递企业总部上报安全信息180份,突发事件专报1份。据统计,8月25日至9月5日,15家重点寄递企业进京邮(快)件累计2827.7万件,共查处违禁品282件,其中仿真枪6件、管制刀具121把、易燃易爆物品148件、非法出版物7册。另发现其他危险物品1763件,其中“低、慢、小”飞行器1件、压力罐95个、充电宝157个、锂电池264块、化妆品488件、电子产品312件。天天、圆通每日上报工作尤其认真负责,不仅包括规定上报内容,而且将企业的其他安全保障工作也及时报送。
自9月1日至9月5日,省邮政业安全中心共上报安全信息日报35份、突发事件专报2份。其中广东、福建、河南、上海、江苏、浙江和四川等7省邮政业安全中心能够及时报送寄递安全信息日报,特别是福建省邮政业安全中心将地市局寄递安全保障工作纳入报送范围,日报信息完备,江苏省邮政业安全中心对于突发事件反应迅速,处置及时。
(四)加强系统监测,服务安全监管
活动前期,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中心制定并下发了《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中心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寄递渠道安全保障工作方案》,努力做好信息系统监测预警工作。
活动期间,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中心值班人员负责对邮政业安全监管信息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申诉系统进行监测分析和统计报告,每日形成《邮政业运行和安全舆情监测日报》、《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邮政业运行安全监测专报》,主要内容包括:全网整体运行情况、北京及环北京6省(区、市)“护城河”进出口邮(快)件量监测、进京邮(快)件面单数据完整性监测、视频监控系统全国上线情况、北京及环北京6省(区、市)“护城河”消费者申诉情况、互联网安全舆情监测。据统计,活动期间各省(区、市)进京邮(快)件面单数据中有寄件人姓名的占78%,较活动前提高十个百分点,其中浙江、江苏、辽宁、天津、广东、安徽、河北和福建等省份达到80%以上,为下一步全面推动落实寄递实名制奠定了基础。
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中心注重发挥视频监控系统信息平台作用,依托各省督促相关寄递企业加快对故障监控点的修复,其中北京、上海、河北、陕西、河南、重庆、四川、山西、江苏、广东等省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视频监控系统在线率明显提升,系统运行稳定。北京地区的宅急送、申通、百世汇通、韵达、圆通和中通等六家企业积极配合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中心技术部门调整摄像头配置,新接入各企业北京分拨中心安检机操作监控摄像头,为视频监控系统网上巡检功能实现提供了大力支持。
邮政业消费者申诉中心充分发挥申诉主渠道的预警防控作用,根据上海消费者申诉反映,对突发事件迅速分析研判,及时向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上报了“上海增益速递公司停办华东业务”这一突发事件信息,使国家邮政局及时了解和掌握了有关情况。
二、工作体会及下一步工作意见
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寄递渠道安全保障工作中,各企业以最高的标准、最严的措施、最佳的状态严格落实寄递渠道进京邮(快)件的“三个100%”,实现了预期工作目标。这次活动体现了寄递企业在关键时刻顾全大局的政治责任感,提升了寄递企业应对重大活动及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能力,树立了全行业政企一心能打硬仗的良好社会形象。
为进一步抓好行业寄递安全保障工作,本着“打一仗,进一步”的要求,我们将认真总结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寄递渠道安全保障工作的有效作法,巩固活动成果,积累宝贵经验,为此提出以下五点意见:
(一)继续加快邮政业安全和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日常信息报送和值班值守制度。各省邮政业安全中心、寄递企业认真落实《国家邮政局关于加强邮政业安全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国邮发〔2015〕176号)文件要求,建立和完善与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中心的日常联系和工作协调机制、配齐日常值班人员,落实日常值班值守和每日日常安全信息报送制度。
(二)加快11个省级安全中心建设。11省要尽快落实国家邮政局关于《部分重点省(区、市)组建省级邮政业安全中心实施方案》的要求,尽快完成安全中心的组建工作。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中心将及时跟踪工作进度,定期通报工作情况,抓好工作交流和典型经验推广。
(三)寄递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印发的《加快寄递企业安全和应急管理组织建设方案》要求,依法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体系。2015年10月底前,天天、优速、全峰、京东、国通和快捷等6家企业将安全生产管理组织、管理制度建设等情况报国家局邮政业安全中心备案。
(四)寄递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组织召开专门会议,对此次重大活动寄递安全保障工作效果进行专业评估,验证安全保障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依据评估结果和企业寄递安全现状提出改进措施,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各企业2015年10月30日前将评估工作落实情况报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中心。
(五)为进一步总结抗战胜利70周年寄递安全保障工作经验,做好邮政业安全和应急体系的日常安全信息报送工作,针对寄递安全问题,拟于10月中旬组织14家重点寄递企业安全高管和11省邮政业安全中心负责人进行寄递安全管理培训和研讨,各寄递企业安全高管及省邮政业安全中心负责人提前做好参会准备。